打造全球性的地標建筑
戴帆(DAI FAN)與他創立的共振城市建筑集團以設計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結構與獨樹一幟的建筑享譽世界,打造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地標建筑,榮獲環球設計大獎、亞洲設計大獎等幾十項國際大獎。戴帆打造的建筑充滿深奧、宏偉、神圣、科幻的感覺,其建筑語言、構思的獨創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風格使其在瞬息萬變的建筑潮流中始終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共振只為每個世紀中最具雄心的合作者打造史無前例、獨一無二的城市、建筑與景觀——全球性的明星城市與地標建筑,只運用獨創的最新、尖端的思想理念與建筑技術與設計方法,只營造藝術殿堂級的城市與建筑空間場所,這一切都注定了共振的建筑王者的地位。
休斯頓當代藝術館和技術展覽館|Houst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2021
休斯頓當代藝術館和技術展覽館|Houst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2021
休斯頓當代藝術館和技術展覽館|Houst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2021
休斯頓當代藝術館和技術展覽館|Houston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2021
德國多特蒙德“城市之星”大樓
南部SCC高端文旅綜合體園區 : 文旅、娛樂、住宅與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整體規劃、建筑 、景觀設計
南部SCC高端文旅綜合體園區 : 文旅、娛樂、住宅與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整體規劃、建筑 、景觀設計
美國(Florida)墨西哥灣科技城、博物館、沙灘樂園|文旅旅游策劃規劃建筑設計|105hm2|2021
發展到今天,共振這個名字已經不僅只是代表設計,同時也是當代寶貴的藝術精粹。
建筑是一種新精神,一種新思潮,一種新技術,一種新美學,一種新感覺——共振在每一個維度上都進行顛覆性的創新。
共振的歷程是揭示城市戰略創新、建筑設計方法、顛覆建筑價值觀的方法發展之路,向世界宣告一個全新的建筑時代的來臨。
戴帆試圖突破人類中心主義的窠臼來重新描繪了建筑的方向,從物本體的角度來思索建筑: 龐大之物,崇高之物,不可思索之物借助于建筑存在的驚人力量——一種真實的、絕對遙遠的、若隱若現的、無形的在場,蘊含著一種平靜的、無窮的、不可測的奇特力量。主要作品:吉隆坡KTL城市綜合體與酒店大廈(馬來西亞)、多特蒙德“城市之星”大樓(德國)、新奧爾良NOAM藝術博物館(美國)。
創新建筑師代表
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 (生于1951年7月28日)是當今建筑界最有聲望,也最有爭議的建筑師之一,以敢于冒險的新未來雕塑建筑和全世界超過50座的橋而著稱。受到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的雙重訓練, 卡拉特拉瓦在其建筑生涯中,因其似乎違反物理定律,靜止卻透露出動感的作品而為人贊譽。
在9.11事件后,卡拉特拉瓦在2003年接受了重建世貿中心的交通樞紐的委托。然而他喚醒涅槃鳳凰的設計,成為了一系列爭議作品的開始,因為他的項目多次延期,并且預算嚴重超支。他獨特的形式的在多個項目中得到重復,包括停工的芝加哥福德姆螺旋塔(或簡稱芝加哥螺旋塔),以及他退出的位于加利福尼亞州, 奧克蘭的耶穌光明大教堂項目。
然而,卡拉特拉瓦近年來積累的聲譽受到了爭議,盡管如此,他依舊是最有影響力的建筑師之一-他的抱負和結構天賦推動著更多方案的誕生,如位于里約熱內盧的明日博物館,和位于臺灣的元智大學項目。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Margaret Hunt Hill Bridge
世貿中心交通樞紐
集藝術和智慧的天賦于一身
1995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 安藤忠雄(生于1941年9月13日),因其對混凝土非凡的使用,天然光感性的對待以及自然的強烈引入受到高度認可。基于日本大阪市,安騰克己而又豐富的當代主義的遠見與日本傳統建筑的概念產生共鳴,并且常被稱為“地域批判主義”。
安藤的建筑從簡單的幾何形狀與復雜的三維循環對比得出其形式,反映了他渴望他的建筑的是一個身臨其境的物理體驗。他對自己的設計之道做出了如下解釋,“當我設計建筑時,我認為整體的組成,就像身體的部分會結合在一起的一樣。重要的是,我常常思考人們怎樣去接觸一個建筑并且去感受這個空間。如果你給人們一片虛無,他們會去思考能從虛無里得到什么。”
水之教堂
風之教堂
沃夫茲堡現代美術館
建筑界的畢加索
弗蘭克·蓋里(Frank Owen Gehry,1929-)生于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7歲后移民美國加利福尼亞,成為當代著名的解構主義建筑師,以設計具有奇特不規則曲線造型雕塑般外觀的建筑而著稱。
蓋里的建筑設計在建筑界享有很高的評價,1987年被評為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院士,1989年獲普利茲克建筑獎,1999年獲AIA金獎,2000年獲Cooper-Hewitt國家設計獎終身成就獎。
他以設計具有奇特不規則曲線造型,和雕塑般外觀的建筑而著稱,被稱為“建筑界的畢加索”。他的作品在2010年世界建筑調查中被列為當代建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給他貼上“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建筑師”的標簽。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位于美國加州洛杉磯,是洛城音樂中心的第四座建物。
音樂廳造型具有解構主義建筑的重要特征,以及強烈的蓋里金屬片狀屋頂風格,具有波浪形和角形組合的外觀,象征著洛杉磯運動。
建筑外部的曲面使用薄鋼板作為材料,定制曲率要求使用高度特殊的鋼結構,反光的不銹鋼表面將光線進行反射,無論是在日光下還是在黑夜城市的燈光下,建筑表面的每一秒都是不同的色彩。
LV基金會藝術館
LV基金會藝術館大樓的屋頂平臺可以將巴黎全景和蒼翠的Jardind’Acclimatation游藝園景色盡收眼底,蓋里采用玻璃和透明設計的靈感即由此而來。
建筑材料的選擇表達了蓋里對于透光的理念:一個玻璃殼體,覆蓋了建筑的主體部分。殼體也是多個玻璃塊的集合,稱為“冰山”。
“我們希望建筑物隨時光流逝和光的變幻而演變,從而創造出一種轉瞬即逝、變化不定的印象。”
盧瑪·阿爾勒藝術中心
盧瑪·阿爾勒藝術中心位于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占地27公頃。其中,蓋里設計的建筑高聳入天,呈現幾何“扭曲”的外觀,由1.1萬塊不銹鋼金屬板組成。
建筑周圍是混凝土和鋼結構,56米高的塔狀造型由鋼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構成。圓柱形基座靈感則來自于該城市的古羅馬遺址。
蓋里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我們想要喚起人們對于當地元素的記憶,包括梵高的《星夜》,以及你能在這個地區看到的巖石群。建筑的中心呼應了阿爾勒的一處圓形劇場。”
跳舞的房子
跳舞的房子,又名“弗萊德與琴吉的房子”,它脫穎于新巴洛克、新哥德與新藝術運動的建筑之間,是布拉格十分馳名并具代表性的建筑。
“跳舞”的形狀由 99 個混凝土面板支撐,每個面板的形狀和尺寸都不同。建筑物的頂部是一個巨大的扭曲金屬結構,房子有兩個主要部分。第一個是玻璃塔,高度縮小了一半,并由彎曲的柱子支撐;第二個與河流平行,其特點是起伏的線條和未對齊的窗戶。
這種設計主要是出于美學考慮:對齊的窗戶可以明顯看出該建筑還有兩層樓。窗戶有突出的框架,如繪畫的框架,因為設計師希望它們具有三維效果。立面上的彎曲造型也有助于混淆視角并減少與周圍建筑物的對比。
大膽創新勇于突破
意大利裔建筑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出生于1937年9月14日,以其運用在全世界博物館和其他建筑的細膩精致的設計手法而聞名。他曾在1998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并且普利茲克評審團將其比作里歐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布魯諾雷斯基,這三位古典建筑大師,還重點評論到“和他母國意大利過去的這些大師一樣,皮亞諾的智慧、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技術范圍廣闊且長遠。”
皮亞諾說:“每一個項目都像一次探險……如果每次的創作都墨守一種方式,不斷自我重復,那一定是愚蠢的!一位好的電影導演也從來不會把愛情片拍得和冒險片或者戰爭電影一樣,這些都是不同的語言。”
你很難定義皮亞諾的設計:曲線、直線?玻璃、混凝土還是漂亮的鋼結構?這些東西你都能看到,但你無法提取一個要素去給他標簽,因為從骨子里他拒絕重復。
法國蓬皮杜中心
倫敦碎片大廈
Astrup Fearnley Museet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諾曼·福斯特建筑學學士,建筑學碩士,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會員,當今國際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師之一,第21屆普利策建筑大獎得主。諾曼·福斯特特別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觸,強調要從過去的文化形態中吸取教訓,提倡那些適合人類生活形態需要的建筑方式。
福斯特的建筑是非常多樣化的; 他設計過摩天大樓,辦公室,畫廊,機場,體育場館,議會大廈,規劃過城市,甚至設計過太空港。
1999年當他獲得普利茨克獎時,評委團在頒獎詞中為他的作品總結了一個統一的主題:“顯然,從他的第一個項目起,他就傾向于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去完成項目。”正是對最新建筑技術的熱誠,使他在高科技運動中占有一席之地,他設計的建筑物包括威利斯法伯和杜馬斯總部以及塞恩斯伯里視覺藝術中心。
英國倫敦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
首都機場T3航站樓
Bund Finance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