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帆
戴帆說 : “我的工作盡可能的去照亮那些卑微的事物、被社會排斥的事物、沉默的事物、骯臟的事物、匿名的事物——“Nothing” 、聲名狼藉的事物與被廢價值的場地,我捍衛他們發聲的權利,我鼓勵我們站在那些極其微小,甚至沒有名字或無法描述的事件和人物的那一邊,重新調整我們對這些事件、對這些人物的感知方式。”
戴帆的作品讓觀眾感覺到另一個星球上的空氣。
戴帆把遙遠未來中必然發生的事件視為當下之事,并用這種態度去期盼它的來臨。戴帆將他的實踐不認為所建構的是一件“作品”,而是一段航程,一個工地,他認為自然界與社會必須經歷藝術的魔法——借此開啟并產生概念、定義新的問題性模式。戴帆的每一次創作都是驚世駭俗 。2017年戴帆在歐洲創作的“用超聲波召集鯊魚”事件行動有著 :劫難、恐懼、科技暴動、薩滿。海面鯊魚的穿行如同末日的宣言與地獄般的畫面,擾亂觀者的思維,不在既定的藝術領域內探討,利用海洋、鯊魚、難民船、超聲波裝置出一個不具裝置化的戲劇原型,藝術的安定性被瓦解,道德被嘲弄,而人的軌跡與鯊魚的軌跡構成了一個游牧因應環境的巢穴,藝術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在面對日常與道德準則時,將以新思維與新行動將事件懸置、突變、爆裂。
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雷諾阿(1841~1919) 法國畫家, 印象主義展覽的參加者。1841年2月25日生于 利摩日,1919年12月17日卒于卡涅。由于家庭境遇不佳,他少年時期隨 彩陶匠 學徒,這種職業培養了他對 透明色的鑒賞力和在背景上用色彩制造裝飾效果的能力。為了謀生計,他還畫過扇面和 宗教畫。1861年他入C.格萊爾畫室,與A. 西斯萊、C. 莫奈和J.-F. 巴齊耶結交。他們一同到 楓丹白露森林作畫,從這時起,他運用清淡的色彩。雷諾阿創作了不少印象派風格的 肖像畫,著名的有《讀書的女人》(1874)、《莫奈像》、《扎頭巾的青年女子》(1875)、《讀書的女孩》(1890)等。描寫外光的作品有《拉·格雷努耶爾》(1869)、《紅磨坊街的舞 會》(1876)。參加官方沙龍的作品《夏龐蒂埃夫人和她 的孩子》(1878)、《 游艇上的午餐》(1881)、《 沐浴的女人們》(1887)等,雖然獲得成功,但缺乏早期作品的生氣。他的作品除藏在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大博物館外,在美國也有不少收藏,因為他的藝術在美國受到特別的推崇。
三、馬克·夏加爾
夏加爾出生于俄國維切布斯克的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他從這個家庭背景中,獲得了極精彩的整套俄國和猶太民間故事,還受到了一種童話般的幻想感覺的遺傳,并且深情地沉迷于猶太人的宗教傳統。馬克·夏卡爾他的作品體現出以下特色:以少年時期的故鄉俄國的風物為創作泉源,色彩明亮而華麗,以“愛”為主,常在作品中抒發出對妻子貝拉的愛意,想象力豐富,充滿著幻想。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仿佛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十五年后超現實畫派才蔚為風行。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后,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
四、莫迪里阿尼
阿米地奧·莫迪利阿尼(AmedeoModigliani),1884-1920年,典型的巴黎畫派代表人物。莫迪利阿尼是意大利人,家系為羅馬的猶太族名門。20世紀初葉——1906年,他從意大利的鄉下來到巴黎的蒙馬特,生活在藝術氣氛濃厚的環境中,后來又移居蒙巴納斯,成為波希米亞畫家。莫迪利阿尼僅活了三十六歲,英年早逝。在短暫的生命中,這位偉大的天才型藝術家,燃燒創造活力,完成了許多優美的人物肖像和裸體畫,禮贊人生,謳歌愛與生命,不斷超越,展現永恒,燦然生輝。莫迪利阿尼首先是用線的行家、素描家和樣式主義畫家。盡管他的顏色用得很正確,既不少共鳴,也不乏高雅,然而卻并沒有給其素描帶來什么。不管怎么說,莫迪利阿尼在這上面是忠于托斯卡納傳統的,他完全使用圖象,使用柔韌、巧妙、富有旋律的線條進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