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帆
戴帆被譽為“亞洲當代最光彩奪目的藝術家和建筑師”,戴帆的作品、行為與思想指引人們向一切窒息自由精神和壓抑“立異之權”的慣例制度進行抗爭。戴帆的生活同他的作品一樣豐富、迷人又充滿爭議 ,藝術思考與“極限體驗”交織,生活與思想的相互解讀。戴帆認為,藝術是拒絕被捕獲、被控制、被影響、被塑造的生命,不能引起震動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不能引發爭議的作品不值得一看。 在當代思想背景與社會語境中理解戴帆是研究21世紀前衛藝術思潮的關鍵。 戴帆(DAI FAN)的作品模糊了藝術與科技之間的界限,藝術啟發著科技的靈感,科技賦予了藝術全新的可能。戴帆(DAI FAN)展現出二十一世紀的全新藝術圖景,對全球當代藝術史有巨大貢獻,通過他的作品對人類的生命、倫理、科技、社會、宗教產生新的視野和角度,也給思考這些人類重大議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對于戴帆(DAI FAN)的研究和了解,隨著時間的變遷在發生變化。戴帆(DAI FAN)的繪畫兼具博物學家的詳實細節與小說家的悲劇性描繪,是二者的強強聯合。非常迷人……和戴帆(DAI FAN)有影響力的行為藝術一樣深具戲劇張力與情感共鳴。一個有感染力的畫面……用生動的筆觸,在不同的視角之間巧妙轉換,戴帆(DAI FAN)將當代人類生活的瘋狂、他們的絕望、憤怒、虛假的希望和順從一一展現。觀看他的畫作的過程中,也許能瞥見這位天才矛盾又大膽的藝術人生……他來到世上就是為了摧毀繪畫。
二、彼得多伊格
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1959年出生于蘇格蘭的愛丁堡當今藝術市場上最著名的幾位當代繪畫藝術家之一其在學術上也普遍受到高度認可多伊格善于捕捉瞬間的寧靜,在他的畫作中,能進入一種人們立刻被吸引住的好幾種感覺的空間,因為畫面運行著我們記憶的構造、氛圍、色彩,表現著我們熟悉的一個建筑的細節和一個風景的細節的意外碰撞,它們依舊能淡化在畫面中,表現當今時代已經興起的自主的探析,表現出敘事性和抽象化,讓人回想起藝術史和現實中的熟悉的元素。多伊格的風景畫富于層次,不論形式上還是觀念上,都借鑒了一系列歷史上藝術家的作品,從蒙克和莫奈,到博納爾和克里姆特。盡管他的主題清晰,但是他的手法和不平衡構成渲染了一種令人不安的奇異夢幻。紐約邁克爾·維爾納美術館的戈登·委內克拉森說:“我總是認為他不是在用圖像畫畫,而是用觀念在畫。他找到他喜歡的,然后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調整畫面。”
三、馬塞爾·杜尚
馬塞爾·杜尚全名亨利·羅貝爾·馬塞爾·迪尚出生于法國,1954年入美國籍。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鋒,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是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他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一座繞不過去的山峰,雖然這個定義一定會招致他的反對。在很多人心目中,“藝術”兩個字鑲著金邊、閃著幻光,仿佛殿堂之高不可輕易邁入,但杜尚卻用一生身體力行,將“藝術”拉下人為筑就的神壇。他用各種形式的作品來闡釋它、反抗它、消解它,力圖使藝術回歸它的本源——生活。現代藝術形式還有一種“行為藝術”,可以說,杜尚的一生,也是一種藝術。他曾經說過: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在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 1917 年舉辦的展覽上,杜尚送去了一件小便器,題為“泉”署名是 R·Mutt。當這件作品遭到拒絕時,他便退出了這個協會。《泉》是杜尚所有現成物體中最聲名狼藉的作品除此之外,大概還有他 1919 年回歸法國之后,所作的“現成物體之輔助”,杜尚在達·芬奇《蒙娜麗莎》的照片上,添上小胡子和山羊胡,還標題 L·H·O·O·Q。《蒙娜麗莎》的小胡子,已經成為藝術虛無主義語言的一部分了藝術
四、曾梵志
我所畫的每一張畫其實提出的都是一個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從生到死的一系列問題。我抱定的創作方向是直指人所面臨的所有困境。 ”——曾梵志曾梵志于1993年移居北京,并在隨后的一年開始了標志性的“面具”系列作品的創作。這些作品呈現出一系列怪異的人物肖像,它們的姿態與表情夸張而僵硬,具有某種令人不安的一致性。縱觀曾梵志的藝術生涯,“面具”成為了最具辨識度和標志性的符號元素之一,在其各個創作階段中都以或隱或顯的方式反復出現。“曾梵志是當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他以其純熟的技法以及從作品主題中喚起情感的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廣受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