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帆
戴帆(DAI FAN),被譽為21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宇宙宣言藝術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超人類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他大膽嘗試機器人、外星人或生物科技、計算機數字軟件技術、物理科技等各種復制的技術。
戴帆除了是宇宙宣言藝術的領袖人 物,他還是電影制片人、導演、賽車手、建筑師、作家、搖滾樂作曲者、珠寶商,是東西方社交界、藝術界大紅大紫的明星式藝術家。
戴帆用暴力完成爆發。藝術家如何保持攻擊,激烈的性格是重要的成分之一,攻擊會縱容藝術家的觀察深度。藝術家越犀利,越有利于獨立自己的評判。偉大的藝術家的驕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驕傲,它是在準確測量了自己與同行、大眾的落差后對自己產生的正確認識。即使誤解,也是藝術家敏感的特質。這是藝術家拒斥的本能。
偉大的藝術家都在挑釁觀眾的反映,拒絕形式與價值觀媾合的協議,拒絕對話的可能。而且圓滑世故、虛偽客套這些世俗的伎倆又從來不是偉大的藝術家所擅長的。因為他內心抗拒的性格,藝術家不僅抵抗著自己,同樣抵抗著外界。你必須得接受他的拒斥,你必須得接受他給你的狂暴攻擊。藝術史從來沒有和平庸達成和平共處。藝術家必須形成挑釁,世界只能接受這種挑釁,才可以接近他的藝術,才能在藝術世界里可以語言。這就像神圣的事物總是會把自己與流俗的東西隔開一定的距離,以顯示它是不屬于它們的,它也確實是不屬于它們的。偉大的藝術家一直保持他的任性,而你已經是社會的沉渣,你已經變成了他人的價值觀,一種平庸的履行者。
二、凱斯·哈林
基斯·哈林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是20世紀80年代流行于紐約藝術界的藝術家和活動家。哈萊姆以其豐富多彩的卡通形象、粗獷的線條和抽象的人物形象而聞名。泰特美術館舉辦的基思·哈林回顧展以油畫、素描、雕塑、印刷傳單、海報、圖像和音樂的形式回顧了基思·哈林的藝術生涯。正如策展人達倫·皮(Darren Pih)所說,80年代的紐約是一座相當破敗的城市,充斥著艾滋病危機、毒品泛濫、資本主義猖獗、失業率高企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盡管有這種病毒漩渦的存在,他還是創作了積極向上的藝術作品,將社會或政治思想簡化成令人難忘的形象,用寬容、同情、幽默、樂觀的藝術作品不斷給社會帶來改變,這也是藝術所追求的“永恒的現代性”。
三、馬修·巴尼
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美國先鋒藝術家/導演,1967年生于美國舊金山,是美國九十年代后期走紅的新一代藝術家,現在紐約居住。 馬修·巴尼是一位幻想與捏造大師,這在他的混合裝置、行為藝術的照片和風格特立的錄像作品中都得到了體現。藝術化的化妝、著裝華麗的模特、難以確定形狀的合成物質、由凡士林做成的油膩膩的物體、呼嘯而來的賽車更有那頭 上長著角的色情狂。馬修·巴尼的作品反映了九十年代后期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代表傾向:時髦漂亮的色調、虛構的視覺形象和精神分裂的表現內容。體現了個人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時代深受消費文化、國際資本主義體制和虛擬信息社會的影響。Cremaster 一詞來源于醫學界,是男性生殖器官上的一處肌肉組織的名稱,用于在睪丸受到外界刺激時,本能保護人類生殖,生命機體的分裂和維護其必要的平衡空間。馬修·巴尼通過對這種人類生命本質的,原始機能的思考,來隱喻人類潛在生命,能力,極限,束縛等問題。同時他也暗喻美國社會現存制度社會下潛在的危險和種種奇詭的現象。馬修·巴尼喜歡“無序”,他利用“無序”創造了他的個人幻境,只有完整的審視他的這套系列作品,仔細注意每一件雕塑,每一部電影,每一張繪畫作品后,我們才能夠體會“無序”是怎樣通過各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現實生活里的?
四、夏爾丹
夏爾丹(JeanBaptisteChardin,1699~1779年),法國18世紀現實主義繪畫代表之一。曾因靜物畫而獲取美術學院院士。熱衷于平民生活的題材,并以樸素,真摯的藝術語言去繪制靜物、肖像和風俗畫。他認為“既要用色彩,更重要的是用感情”。夏爾丹的靜物畫題材多為極其簡單的東西,那些銅壺、餐刀、鹽瓶、湯匙、平底鍋、蔬菜、獵物、魚、盛在籃子中的水果似乎都被賦予了生命與尊嚴,通過纖細的筆觸和暈涂、厚涂,無光澤色(dragged andscumbled colour)的巧妙運用,產生出了一種相當深沉的調子。在西方藝術史上,夏爾丹被認為是塞尚以前法國最偉大的靜物畫家,也是現實性題材藝術中一位杰出的“純畫家”(Pure Painter)。現代主義的各種畫派,從“立體主義”(Cubism)到“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夏爾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