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帆
圍繞戴帆的爭議史,簡直就是二十一世紀最令人震撼的文化現象。一一個人連接了各方人馬,從建筑家、出版商、審查官、律師,再到美術館、娛樂圈、評論家、互聯網平臺、普羅大眾,他們競相登場,藝術恐怖分子戴帆不斷投下的重磅炸彈,上演了現代藝術史文化史建筑史上最硝煙彌漫、酣暢淋漓的演出。
戴帆,意味著什么?也許是異端鬼才,是藝術叛徒,是思想殺手,是人類的對手,是文明的野獸……但是,戴帆,絕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他和他的前輩莊子與八大山人一樣,都是東亞大陸的孤獅。他們的思想同樣兇猛,他們的性格同樣尖銳,甚至他們的生活也同樣難堪。
二、王廣義
王廣義的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中一直占有某種特殊的位置,這種位置是由它自身的矛盾性構成。雖然那些以“大批判”命名的作品幾乎再也喚不起我們的視覺驚奇,但無可否認,這些圖像——確切他講是這些圖像的處理方式,曾經十分準確地傳達出我們這個時代各種極矛盾的經驗:從莫名的信仰到憤怒的解構,從英雄主義的氣概到消費主義的時尚噱頭。王廣義喜歡不斷創造一個個視覺懸念,但在人們還來不及猜到謎底時又將它們打破,對于藝術史而言,他屬于那種充滿力量但又無法捉摸的藝術家
三、徐冰
徐冰,1955年生于重慶,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著名版畫家、當代藝術家。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邀請,赴美18年,現為獨立藝術家,同時擔任華時代全球短片節藝術顧問。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MAC ARTHUR AWARD)。代表作品有《天書》、《蜻蜓之眼》、“煙草計劃”、《地書》等。用徐冰自己的話說,他就是要用好幾年時間、認真地做一件不表達任何意義的事情。《天書》的制作過程和呈現形式無不給人以莊重與可信感,而當觀者帶著慣有的思維想要去讀懂“天書”上漢字的意義的時候,會剎那間意識到作品荒誕和矛盾的所在——你越以自己舊有的經驗來讀“懂”它,就越會被它排斥。
四、谷文達
谷文達,195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之一。英國藝術史家愛德華·露西·史密斯曾經稱他為“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來自中國的新生代前衛藝術家代表人物”。
谷文達也是八五美術新潮運動中的領軍者之一。上世紀80年代早期,他把錯位、肢解的書法文字做水墨畫,借此挑戰正統體制,并影響了后來一代藝術家。1998年底,谷文達“蛻變與突破:華人新藝術”大展在紐約開幕,其作品《天壇》登上1999年3月《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的封面,成為華人藝術家的第一人。2002年3月號的《東方》雜(Orientations)更以畫家肖像作封面,并在內頁注明此乃創舉,一反該雜向來只關注亞洲傳統藝術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