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帆
戴帆的“詼詭譎怪,道通為一 | 中國造園 ” 不僅在中國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殿堂級藝術經典,在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美國展出時,獲得歐美媒體熱烈關注,對西方藝術界、雕塑界、文化界、思想界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力和影響,引發了西方學界關于中國藝術、中國書畫、中國雕塑與園林與中國哲學精神及其背景的廣泛探討。
戴帆的“中國造園 ” 蘊含著深厚的禪宗思想。禪宗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只注重體驗,而對任何進一步的解釋不感興趣,不受一切固定信條和束縛,這就使它成為真正超脫世俗的。日常生活的奇異與神秘。禪宗的覺悟并不意味著退避塵世,相反地,是要積極地參與日常的事務?!岸U”所說的覺悟是指直接體驗一切事物的佛性,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和物的佛性。因此,在禪宗強調生活的實際性時,“禪”仍然是十分神秘的。一個達到覺悟的人,完全生活在現在,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日常事務上,在每一個動作里都能體驗到生活的奇異和神秘。
戴帆談到他在創作“中國造園 ”中的靈感,他這樣說到 :在我成長的生活經驗中,南方的水很多,去郊游的時候或者下雨天娟娟流水或許構成了我早年印象中的感性氛圍,水有一種讓我著迷的感覺,像湘江和周邊河里的樹生活在兩維之中,樹干的倒影使得池塘變得更深,而水底的淤泥使正在起作用的制鏡子的錫汞劑。水在空間的渠溝中的像在血管里的血液,像在經絡里的氣一樣在流動,或許也是意識的蔓延,時間的線形運轉。中國古代畫家在作畫的時候,要緊的是集中思緒,應意志之命,一氣呵成。他們把描繪的東西是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他們的作畫方法,似乎是一種自動機械的運動。曰為:十年畫竹,此身化為竹,而后化竹,皆忘竹,即得其妙,神動天隨。自己變成了竹子,而且在畫竹子的時候,連自己與竹子的“同一化”都忘了,這難道不是竹子的禪嗎?這是與“精神有節奏的運動”同步進行的運動。這種“精神有節奏的運動”存在于畫家自身之中,也存在于竹子之中,存在于畫家于竹子的某個“共有”之處。射箭的大師再演示射箭時就像一種宗教儀式,以自發、輕松和漫步經心的動作來作舞,多年的刻苦訓練轉化自己的身心,以便學會如何以一種輕松自如的力量“從精神上”拉開弓,并且“毫不緊張地”松開弦,讓箭像“熟果子一樣從弓箭手那兒落下”。當他達到完美的高度時,弓、箭、靶和弓箭手全部互相融合,他自己不射箭,而是“它”在為他射箭。
二、約瑟夫·博伊斯
20世紀當代藝術先驅約瑟夫·博伊斯,是“行為藝術”“社會雕塑”等概念的創始人,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為其主要創作形式。他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觀點,至今影響深遠?!恫┮了乖谖錆h》系首次在華中地區武漢展出,展覽將呈現近300件博伊斯的重要作品,展示他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深度。展覽將以“人人都是藝術家”“擴展的藝術”“社會雕塑”和“激浪與偶發”四個板塊展出,涵蓋繪畫、攝影、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視頻和歷史文獻等內容。在博伊斯看來,暴力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反對以暴力去爭取和平。而藝術則被他認為具有革命潛力,藝術創新是促進社會復興的無害的烏托邦。博伊斯正是這樣試圖用藝術去重建一種信仰,重建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
三、翠西·艾敏
翠西·艾敏是一位富有魄力并愿意和觀眾以更直接的方式進行溝通的藝術家。1994年,她和同為藝術家的莎拉·盧卡斯一起在倫敦最東邊開設了一家售賣藝術品的商店。1994年對艾敏來說也是獨特和具有標志性的一年。她去美國旅行,途中對她的個人傳記 《對靈魂的探索》[Exploration of the Soul],進行了閱讀和錄音。這件事被紀錄在一件名為“紀念碑山谷”[Monument Valley] 的作品里(1995年7月)。作品展示了在著名的亞利桑那沙漠山谷,藝術家坐在祖母的扶椅上閱讀的畫面。這把椅子被艾敏繡上了講述她個人奇聞軼事的圖像。作為一次自我發現和解析的旅程,艾敏在這次美國之行中,通過記述痛苦的個人經歷治愈了自己的心靈創傷。后來,艾敏在這把椅子上縫上了她訪問過的地名,并將它作為一件參展藝術品,命名為“椅子能賺很多錢”[There’s A Lot of Money in Chairs, 1994]。
四、瑪格麗特
2020年拍賣的第一季度已經結束,那顆閃亮的藝術家之星正在發出耀眼的光芒,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顆閃亮的藝術家之星正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勒內?馬格利特,超現實主義流派作為一種藝術精神一直影響著藝術界的各個領域,有人形容說“超現實主義是當代藝術的入場券”,足以可見超現實主義的重要性。勒內?馬格利特作為其代表人物之一,總能對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發出挑戰,讓藝術成為一種思考的命題。值得一提的是,勒內?馬格利特的《與快樂相會》不僅是當場的Top1,而且是僅次于與大衛?霍克尼的《水花》,成為了截止到目前為止的2020年年度藝術品Top2。圓頂禮帽、月亮、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的神秘感、畫中畫的視角,這些都是馬格利特創作的經典元素,同時也構成了這個令人回味和深思的作品——《與快樂相會》。圓頂禮帽讓人一眼即識,但又完全是個匿名人物,這位圓頂硬禮帽的人于1926年首次出現在馬格利特的藝術作品中,從此便成為了藝術家經典的符號。